面對全球淨零排放的挑戰,台電正積極布局未來電力市場,將電力分為三大類型:民生電力、產業電力以及RE30低碳電力。這一全新電力規劃細節已正式揭曉,為企業提供更具綠色價值的選擇。
作為綠能領導者,台電目前自建的綠電場每年產出約46億度綠電,包括光電、離岸風電與小水力發電等多元綠能來源。今年,台電計劃提供5億度綠電,並混合打造出16.6億度的RE30低碳電力,為企業減碳提供強大動能。更令人振奮的是,台電將逐年提升RE30低碳電力的供應量,預計到2027年將釋出達100億度的RE30低碳電,幫助企業與供應鏈實現2030年階段性綠電目標。
這一舉措不僅是台電積極響應淨零浪潮的具體行動,也為企業打造了實現綠色轉型的最佳契機。
根據台電最新規劃,RE30低碳電力的定價為每度4.88元,其中包含三成綠電與七成灰電。綠電部分,每度價格為6.3元,這是基於去年的小額綠電平均成交價6元,再加上轉供匹配費用;而灰電則依產業平均電價定為每度4.27元。
為了激勵企業積極減碳,台電推出早鳥優惠方案。如果企業在今年購買,綠電價格將降至每度6.1元,使得整體RE30低碳電價格稍微下降至每度4.82元,讓企業享有更實惠的綠能選擇。
考慮到特高壓用戶年平均用電量可達1億度,台電對每個企業的購買量設定上限為1億度,同時也為了控制匹配成本,訂定了100萬度的最低購買量要求。這樣的安排不僅有助於企業達成減碳目標,也能確保價格與成本的平衡,為企業提供更靈活的綠能解決方案。
根據台電的試算,雖然RE30低碳電的價格略高於產業平均電價(4.27元),但其優勢卻不容小覷。購買RE30低碳電的企業可以有效減少碳費,成本大約可降低7成,並且碳排放係數降至0.337,遠優於鄰近國家如韓國和日本的競爭對手。此外,企業還能獲得30%的綠電憑證,這對於需要符合RE要求或面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壓力的出口業者尤為重要,有助於保持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。
儘管如此,企業減少碳排放將會讓環境部的碳費收入減少。針對這一點,經濟部表示,碳費的徵收目的是為了引導企業加大對綠電的投入並持續減碳,而活絡的綠電市場將進一步推動綠電供應,對整體減碳目標具有正面效益。經過協商,環境部已經認同這一做法,並支持企業採用RE30低碳電力方案,攜手邁向更綠色的未來。
隨著台電將綠電投入市場銷售,可能會影響其「電力排碳係數」,這原本可能導致未達法定排碳要求而面臨罰款。然而,能源署表示,從國家層面來看,整體排碳量並未改變,因此台電不會因此受到處罰。此舉也反映出台電在綠能推動上的努力與國家政策的支持,為未來的綠色轉型鋪路。